综述与评论

程恩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典教材

2018-06-19 来源:2010年07月08日07: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程恩富
程恩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典教材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

2010年07月08日07: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以下简称两部文集)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两部文集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典教材。

 学习两部文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所采取的措施时,并没有要求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和市场经济,而是强调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强调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等等。这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要求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就立即消除市场经济,一下子进入完全的计划经济,而只能采取逐步转变的策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破除“一大二公”等错误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形成邓小平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人是先进的无产阶级的代表,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不同的利益。不过,共产党执政后应如何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提出具体设想。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经验,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的指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样如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向前发展。

 学习两部文集,可以正确把握当前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现总体回升向好,但仍然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外向型经济风险加大、国际贸易摩擦频发、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两部文集中都可以找到理论根据。这也是当前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生长点。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中强调了唯物史观的一条基本原理,即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基础;一旦这种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结构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与障碍,就必须对其进行调整甚至变革。这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党科学运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这一客观规律,作出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2月,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了基本目标、原则和当前必须抓好的八项重点工作。这体现了我们党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为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