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评论

程恩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回眸与展望

2018-06-19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年11月19日09:26 作者: 程恩富

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相互分离、相互割裂的不良状态。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必须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交流,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大力构建全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话语”。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
         60年来,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依据研究主题、研究取向、研究方式以及总体风貌等方面的差异,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四个阶段。1949年到1965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奠基起步阶段。1966年到1978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僵化停滞阶段。1978年到1992年,是马克主义理论研究的复兴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繁荣创新阶段。
         60年来,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也取得了不寻常的成就,充分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将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更大成就。
        一是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出版、研究工作,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和研究,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各卷的陆续推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和《列宁专题文集》5卷本的陆续问世、MEGA2新文献和相关资料的不断引进以及一些新发现的经典文献译文的不断面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观点的研究必将取得更大进展。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观点研究的基础研究必将引起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研究、文本比较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比较研究将会继续得到深化和提升,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学”或“马克思主义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学科有望诞生。
        二是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要确立“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的学术原则。通过科学总结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的演变规律,自觉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规律,合理设置学科目录、学科边界、学科结构、学科功能和学科体系;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和人才的成长规律,努力造就一批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学科领军人物和较高素质的骨干人才;探究马克思主义学术精品的产出规律和机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思想境界,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无疑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努力方向。
            三是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域和深度,努力实现学术研究、政策探讨和理论宣传三者的有机结合。作为开放性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发展创新中才能展示其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必须结合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新变化,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使命。中国社会科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需要繁荣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不断应用的政策思路,而不是书斋之学。作为改造世界的理论工具,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体现其科学的应用价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实践的要求,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出合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和价值的应用性和政策性成果,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四是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大力构建全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话语”。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相互分离、相互割裂的不良状态。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必须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交流,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大力构建全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话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必须透彻、全面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展开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全方位、实质性的学术对话,同时积极地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地介绍到世界各国,使之成为国际上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理论思潮和学术前沿之一,不断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高作为高端“软实力”的学术思想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