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程恩富政治经济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1、《新自由主义市场拜物教批判——马克思<资本论>的当代启示》(作者李建平,《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9期 )
2、《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创新与中国化探讨》(作者马艳、王琳、张沁悦,《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6期 )
3、《经济学方法论分野及其在变革社会中话语权含义》(作者侯为民,《南国学术》2017年第2期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和创新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作者孙立冰、蒋岩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6期)
5、《微观视角下国际价值的形成与国际剥削》(作者孙业霞,《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
第二届程恩富政治经济学奖颁奖照片
获奖者:(前排左起)孙立冰、马艳、李建平、侯为民、孙业霞
第二届程恩富政治经济学奖获奖作品及作者简介
1、《新自由主义市场拜物教批判——马克思<资本论>的当代启示》
作者简介:
李建平,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琉球大学荣誉博士,福建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8-1989年赴联邦德国波恩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等,在我国最早采用文本分析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创新《资本论》方法研究,开拓经济竞争研究的新领域,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曾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经济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现为福建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政治经济学”学术带头人,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副会长、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福建省科协副主席、福建省哲学学会会长、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曾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2009)。
内容简介:
新自由主义是导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对市场的过度颂扬和崇拜,可称之为市场拜物教。马克思对这种颠倒人与物关系的市场拜物教,曾作过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马克思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历史进步作用,但也指出,现代市场、市场经济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二重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市场和市场经济存在十个方面内在缺陷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拜物教是无法消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限制其作用的范围,化解其产生的矛盾,消除其恶劣的影响,防范其潜在的危机。
2、《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创新与中国化探讨》
作者简介:
马艳,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系系主任,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比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王琳,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师资博士后,上海财经大学博士。
张沁悦,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
内容简介:
本文认为,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SSA)理论亟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探讨:一是继续阐明资源环境约束与资本积累的矛盾关系,发展和完善"可持续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SSSA)理论";二是构建"中国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CSSA)理论"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将生态制度作为SSA的一个制度变量与其原有的五大核心制度相联系,扩展了传统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视域。其次,根据我国经济现实,尝试将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引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
3、《经济学方法论分野及其在变革社会中话语权含义》
作者简介:
侯为民,1967生,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经济学博士。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秘书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内嵌于理论体系之中的,方法论的性质决定着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与自洽性。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的理论体系。它既包括着逻辑意义上的本质与表象两个层面,也包括着历史层面上的规定性与演化性。就逻辑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歧在于,前者更重视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辩证理性,后者更注重研究层面的形式理性和工具理性。就历史层面而言,前者注重集体理性,即从动态的演进中揭示其本质;后者则注重个体理性,更注重其静态特征和局部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这决定了本体论在经济学的主体地位,其关注点更集中于制度改进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而西方主流经济学则以现实经济制度不变为前提,这使其数学形式主义的分析缺乏现实说服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两种方法论隐藏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差异化的话语权含义,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会导致不同的理论立场和现实指向。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重建面临着多重任务,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1)应将时间要素重新纳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视野。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内在矛盾分析入手,提出经济学新范畴、新概念,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学范式和体系。(2)摒弃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性原则。既要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新的数学分析工具,更要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转化为适合于现代数理分析的公理和前提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对当代经济现象作出更具有说服力和前瞻性的解释。(3)科学应对理论体系构建中的“话语权转移”。一方面,在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术语、概念、模型时,注意提高鉴别能力;另一方面,用批判思维和科学态度促进理论的交流与融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和创新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作者简介:
孙立冰,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
蒋岩桦,中国社会科学院。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又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持和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逐渐被边缘化,是与这一时代主旋律不相适应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必须要纠正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视为根本指导思想的错误性倾向,在此基础上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重点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5、《微观视角下国际价值的形成与国际剥削》
作者简介:
孙业霞,女,1982年4月生,上海财经大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副教授。
内容简介:
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跨国企业越来越多,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的形成主体以国家为生产部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深入地考察企业作为国际市场主体时国际价值的微观形成机制更具有合理性和实际意义。企业作为国际价值形成的微观主体,可以比较生产商品的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来选择是否进入国际市场,从微观角度来看国际市场存在三种不同的剥削形式。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企业实现国际价值的因素,也要避免发达国家对我国财富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