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论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巨大成就

2018-08-18 来源:《东南学术》2018年第5期 作者:程恩富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巨大成就

程恩富

文献来源:《东南学术》2018年第5期

摘要:本文首先依据理论内涵、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的不同,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多内涵、多样式和完整性,强调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接着客观事实和统计数据阐述《宪法》中关于毛泽东思想指导我国取得 的重大经济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取得更大的经济成就问题;然后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贯彻习近平关于生产力和经济制度的新思想;最后指出新时代中国经济在世界体 系中已取得“准中心”地位的巨大成就,并向“中心”国家行列迈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成就

作者简介: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 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首席专家。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新中国成立69周年,改革开放40 周年。我们有必要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及实践成就,深人学 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推动中国 经济在世界体系中的“准中心”向“中心”国家行列迈进的步伐。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依据其理论内涵、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的不同,进行新的 多种区分,才能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和多样式,从在认识上得到升华。

第一,从较广的理论内涵来界定,马克思主义至少有六层含义:一是在创发主体层面,发展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丰富的理论体系;二是在学术内涵层面,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体系;三是在社会功能层面,发展马克思主 义关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体 系;四是在人民福祉层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原则思想体 系;五是在价值观念层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信仰和基本价值观的文化思想体系;六是在国际交往层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发展和促进人类共同体的国际思想体系。

第二,从继承和发展的主体来分析,马克思主义有政界和学界两大主渠道或主平台,共产 党领袖和马克思主义学者是两大主体。这并非说政界和学界以外的人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而是说他们没有成为主要发展主体。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各国马克思主 义政党领袖和学者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结合各国国情和世情进行本国化时代化创新,尽管 存在某些失误,但马克思主义及其各国化理论总体上推进了这一理论体系的拓展和发展。这 两大主体应塑造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辨证关系。

第三,从时间跨度来分析,既包括经典作家和革命领袖在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 史,如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斯大林在世界一般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列宁主义和斯大 林主义)、毛泽东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称之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发展的马克 思主义(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包括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史、经济 学发展史、政治学发展史、文化学发展史等等。

第四,从空间范围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各国化的理论。譬如,马克思主义的苏联化 是列宁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越南化是胡志明思想,朝鲜化是 金日成主体思想等。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例,在美国有垄断资本学派、积累的社会结构学 派、世界体系学派,在法国有调节学派,在日本有宇野学派、数理马克思主义学派,在中国有创 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等。

第五,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1938年,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问题。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客观上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曲折地不断推动中国进步繁荣的实践史,是科学继承和持续发展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史。撇开学术界不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狭义 的,单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因为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涵盖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第一个理论成果,指导新民主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引下,中华民族打开了伟 大复兴的历史之门。新中国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克服了种种磨难之后,才取得了辉煌 成就。在改革开放前,经过大约30年(1949 -1978年)的漫长努力,我国首次实现了重化工业 化,建立了基本自给自足的国民经济体系,并在军事和国防领域上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发展 速度赶上并超过了同期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等经济指标均得 到大幅提升,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就指出我国在工业建设上取 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 高,并且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方面取得很大发展。201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 的新《宪法》也再次肯定了新中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由此可见,中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并不是因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失败,而是因为计划经济功成身退,市场经济继往开来。 一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操作得法,可以获取比传统的计划经济更大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在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间有一些失误,甚至存在着某些较严重的 失误,但是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绩效,国家越来越富强,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初步建立了一 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新中国近70年来,经 济铮铮向荣,大势向好,并没有将民富与国强生硬地割裂开,证明了毛泽东时代让中国逐步富 强起来。“两个三十年”虽然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上有所不同,但共同构成新中国辉煌的六 十年历史,因此,我们不能将“两个三十年”的建设相互割裂和否定。

事实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都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紧密联系,戚 戚相关。一方面,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时期奠定了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基础,为改革开放的出现 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时期是在前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继承了前期的成果,继而开创新的成果。但是改革以来出现了一些论著,为了论证改革开 放的必要性和伟大成就,开始批判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时期,片面地指责其缺陷,或者用全盘否 定前三十年抑或割裂“两个三十年”之间不可分离和相辅相承的关系。一方面,这将扭曲公众 对新中国的历史发展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我们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规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经济实现更大跨越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当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战略思想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指引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年均GDP增速超过9个百分点,远超 同期其他国家的增长速度,甚至也大大高于美、德、日等国曾在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速度。 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跨入8000美元的关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从贫困到温 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外汇储备均居世界第一,国内生产总值位列 全球第二。另外,我国在政治、社会、文化、国防、外交等领域也取得了诸多可喜成就。

在民富国强方面,中国可以进行自我纵向比较和与他国的横向比较,这样的对比方法可以 得到较科学合理的结论。

第一,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根据世行相关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以购买力平价标准测算,我国在2016年的经济总量达到21. 4万亿美元,实际超过同期经济总 量为18. 6万亿美元的美国,印度只有8. 7万亿美元,2016年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 体。在经济学上,PPP是基于不同国家的价格水平而计算出来的各国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可 以更好地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按照这个指标进行衡量和比较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较科 学。如果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会发现在中国购买的东西比美国多,尤其是那些并非由国际贸 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比如在中国理发比美国便宜。若按照汇率比较,现在我国经济总量位居 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汇率变动波动较大,可能导致结论的客观性缺失。根据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基于PPP的统计数据,2017年美国的GDP仍然是全球第一,为195558. 74亿美元,但是 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在全球十大强国中排名第二,中国GDP为131735. 85亿美元,而印度的 GDP为26074. 09亿美元。而在人均GDP方面,受人口基数大的影响,中国排名第70位,而印 度则被甩出130名以外。一旦中国人口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人均GDP将会有所改善,就能体 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第二,现代化指数。《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 :健康现代化研究》指出,1960年以来中国平 均预期寿命的国际差距缩小20岁,中国健康现代化指数位居世界第59位。从1960年至2015年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从43. 4岁提高到76岁,中国与高收人国家的差距从25岁缩小到约5 岁,1970年以来中国平均预期寿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中国健康现代化指数为41,排 名第59位,属于健康初等发达水平。

第三,家庭财富指数。家庭财富包括六大组成部分:金融资产、房产净值、动产与耐用消费 品、生产经营性资产、非住房负债以及土地,其中房产净值是指房产现价减去住房债务,非住房 负债是指除住房债务以外的其他一切债务。2017年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发布,家庭人均财 富为16. 9万元,房产占总资产近七成,动产中家用汽车占比最高,新增投资大部分是储蓄,互 联网金融以消费支付为主。另瑞士信贷研究部门(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发布的2017 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财富增加的速度赶上了欧洲,中国的财富总量增加了 11 万亿美元。这一增加量排在美国之后,高居全球第二位。

由此可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较快的,特别是在改 革开放之后,而国情和我国相似的印度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我国。这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发 展路径依赖和制度不同。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和印度的人均GDP水平大致相等,且 印度拥有比中国优越的天然地理条件。但是建国后,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印度 的人均GDP始终都落后于我国。究其根源,印度的理论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民主社会主 义”或“新自由主义”,而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017年,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新发展理念”,这是十八大召开后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 我国经济领域的又一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取得更大成就的指导思想。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认为,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而掌握先进科技 和管理方式的人,对生产力起着核心作用,其中科技创新具有引领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功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倡导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关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要义在于从以往高速度经济增长 转向新时代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必须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为此,必须大力培育新动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追求速度向注重质量 的跨越,最终实现向创新性强国的战略转型。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认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矛盾 运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平衡,应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经济比例关系,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关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 求,其要义在于,“稳”和“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从整体角度出发把握其内涵。而协调发展 的关键是统筹各项政策,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同性。这表明协调发展是保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并体现在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 防治三大攻坚战和八项重点工作之中。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认为,由自然环境构成的自然力应与劳动力和科技力相 协调,是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人口、资源与 环境三者关系的良性化和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关于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要义在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 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的重大使命。为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新理念蕴含了人类生态环境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价值。

第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认为,依据国际分工、国际价值规律、国际生产价格、国 际市场等理论,在一国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资源 优化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互利共赢型的经济全球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思想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第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认为,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和最终的生产目的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直接和最终生产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共享是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方针。这就是说,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 强。为此,应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精准谋划财富和收人分配、扶 贫、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民生改善。新理念有关“改善民生就是发展”的认识高度,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目的性原则和根本立场。 

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生产力和经济制度的新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时对如何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提出 了具体的要求。我们应当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的思想, 并引领新时代经济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第一,关于科技引领生产力发展。习近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提出要进 一步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 动力,习近平指出,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要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尽力做到择天下英才而用 之,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人才发展体系中来;另外,要努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科 技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加速形成生产力。此外,习近平还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 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己研发、自主创新、自立自强,而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 心技术,应扭转“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传统观念,而自主创新也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 坚持开放创新,正确处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再创新之间的关系。

可见,习近平从国际竞争和中国国情出发,在继承的基础上阐明人才、科技和自主创新对 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和总体思路。当前,我们只有深刻领会和坚决落实习近 平关于科技和人才发展的基本思想,紧紧抓住作为发展第一动力的创新,从企业、产业和国家 层面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才能围绕名牌创造、技术标准制定和科学理论发现等构筑企业和 国家的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追赶和引领世界科技革命。

第二,关于基本经济制度。一个国家的所有制结构形成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该国 的经济形态性质和国计民生的基本格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没有过时,这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判断。当前,许多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持续 低迷,社会两极分化加剧,这些现象都说明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依然存在且不断加深,但不同 国家的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协调发展,同时也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 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 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理直气壮地坚定不移地把国有企业(包括国有资本)做强做 优做大,而不是削弱国有企业;阐明农村要妥善安排好“分与统”的关系,不断完善家庭承包地 “三权分置”制度,积极发展农村集体层经营和集体经济实力,积极发展作为带动农户增加收 人、发展现代农业有效组织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三大乡村振兴战略任务。

可见,习近平重点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阐明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和坚决落实习近平关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定力思维,尤其要促使国有企业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 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 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社会生产目的,而不是以利润率或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生产目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民性的体现,也是实现人民幸福和自由的必然选择。

第三,关于基本分配制度。社会基本分配制度是由所有制结构形成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习近平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缘由,在于表层的分配问题和根本的所有制问题。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继续坚持当前的分配制度不动摇;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理念,为了增强人民内部团结、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就要增加人民的获得感,消除贫困,实现 发展成果更多地由人民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缩小贫富差距,在坚持基本分配 制度的同时,健全完善工资的决定、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实现居民基本收人增长与经济增长步调一致。

可见,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的相关经济思想方面,主要拓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分 配制度及其优势。

目前,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习近平阐明的共享新理念和共同富裕原则,遵照基本分 配制度来改革财富和收人的分配体制机制,处理好分配领域公平与效率的互促共进关系,打好 扶贫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广大劳动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

第四,关于基本经济调节制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调节制度。 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议经济思想,认为在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不动摇,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 融合,共同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性作用,同时要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强调既要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 中的职责和作用。

可见,习近平侧重论述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双重调节体系,二者的思 想呈现批判与建构的互补递进关系。当下,应深刻领会和积极贯彻习近平关于共同更好地发 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调节作用的思想精髓,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由高速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加 速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四,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制度。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殖民主义在世界扩张开始,各 国先后建立了程度和方式不一的开放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指出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断扩大对外 开放深度和广度,实现更加全面的改革开放;关注和预防各种潜在的经济风险,坚决维护我国 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成果,引领国际社会塑造经济新秩序和共同经济安全;强调要继续优化对 外开放的区域布局,要避免域内产生雷同和恶性竞争,损害各方利益;同时要提高我国在全球 市场的分工层次,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开展多边框架下的投资协定谈判,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外资;当下要重点抓好“一带一路”框架下标志性重大工程落地工作,经济发 挥亚投行等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探索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模式。

可见,习近平分析的是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倡导和践行以“ 一带一路”为建构重点的公正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习近平关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开放思维以及自力更生是奋斗的基点的自主思想,建立更高层次的全方位和双向对等性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明智应对狭隘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霸权主义,在维护经济安全的开放中实现国民福利极大化,加速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六、结语:中国已取得世界体系“准中心”地位的巨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 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阿根廷经济学 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了一种理论模式一“中心一外围理论”: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一个是生产结构 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美国等七国集团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中心,但中国不再是依附于发达国家的外围国家,因而当前迫切需要提出一个“准中心”国 家的新概念。众所周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时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教育水平等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外,我国支持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上合组织等等在我国乃至国际社会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些都表明我国现阶段已处于世界经济“准中心”的重要地位。限于篇幅,这里不作具体论证。

只有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突出关于五大发展 理念、生产力和经济制度的理论及其方略,我国才能先后圆满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三大宏伟目标,从现阶段世界经济的“准中心”迈人未来标准的“中心”。目前,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非洲等国的投资行为,批评中国与拉美国 家的能源合作项目,质疑中国利用较为领先的科技实力和经济优势来剥削其他国家的劳动力,重蹈西方中心国家新老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覆辙,目的是在发展一种潜在的新型的“中心 -外围”关系,以掩盖其剥削的本质。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追求“中心”地位,既是为了谋求 自身利益的发展,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了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驱动共 同利益的发展。为了迈向世界经济舞台,一方面,中国要在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上达到传统的 “中心”国家的水平,以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公信力,进而与先进发展力水平的国家展开全方位 的合作;另一方面,中国要大力支持传统的“外围”国家,为“外围”国家提供资助和机会,发挥 领头示范作用,携手共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共建安全健康的国际经济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向 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对外交往方针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 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责任编辑:徐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