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
刊发于《当代经济研究》2023年第12期
程恩富1,陈健 2,3
(1.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2.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要: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关于科技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具有在实践中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等内涵特征。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加速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此,必须加大顶层布局力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宏观指导;大力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拓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式现代化;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引言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2023年9月8日,习近平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时,再一次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可见,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深走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习近平之所以如此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统筹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培育发展新动能,建立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摆脱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问题,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主动;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庄严使命。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者,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促进各类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譬如,早在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随后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以及两弹一星一艇(核潜艇)等相继研制成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高铁技术、5G、6G、航天航空航海等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美西方国家加大技术霸权和封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人民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必然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色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裕,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富裕要想更好地实现,也离不开新科技、新业态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生产出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深走好意义重大,学术界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为更好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二、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思想溯源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思想渊源,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思想渊源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中多次强调科技生产力发展对生产、生活和增进人类福祉方面的巨大作用,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马克思恩格斯科技生产力理论。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2]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一论述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发挥科技创新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经济发展的高效能、高质量。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技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恩格斯在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进行考察时,对于机器大工业等先进科技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是持肯定态度的。他指出:“印花业由于机械方面的一系列极其辉煌的发明,又有了新的高涨;由于这种高涨以及棉纺织业的发展引起的这类营业部门的扩大,这些行业空前地繁荣起来了。”[3]395可见,在新科技、新技术融入传统产业之中,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规模化发展,也能带来商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和各行业的复兴与繁荣。三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技革命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法国,哲学革命对德国一样。”[3]402恩格斯写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新科技的重大意义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习近平所强调的新质生产力,就是代表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高质量生产力,因此,其对于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四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造福人类。如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指出:“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受人类支配,这种无法估量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运用并为大众造福,人类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地减少到最低限度。”[3]77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科学技术本身不具有阶级性,关键看科学技术是由哪个阶级来主导,而习近平强调包括科技在内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这就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造福人类的思想。
由此也可以看出,如果是坚持以劳动人民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来主导,必然会用科学技术为本国人民和整个人类造福,而如果是以私人资本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主导,则必然会运用科技实施对内对外的剥削和财富掠夺,实施科技和经济的国际霸权行径。这就是为何今天美国等西方国家新科技发展并没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收入和财富获得应有的增长,反而凭借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推行科技霸权,阻碍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和提升民生福祉;而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仅坚持科技发展造福本国人民,还坚持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成果和科技现代化带来的红利,在与其他国家科技合作中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共同推进科技发展。
要言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生产力思想蕴含着要发挥新科技、新技术等先进生产力对生产效率提升、增进人类福祉等的作用,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摆脱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三座大山”压迫造成的贫穷落后困局,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科技生产力发展,多次强调要重视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并把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高度予以重视。他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6]351“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6]126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动员社会各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这一时期我国尽管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全面经济技术封锁,但科学技术在很多方面还是有重大突破(当然与五十年代苏联的大力经济建设援助密切相关),有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自立自强的保障。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非常重视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邓小平同志不仅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对科学技术如何发展进行了论述,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7]87他强调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科技事业的发展,“要搞统一规划。规划中,不单是确定研究项目,对研究机构的调整,哪些该合,哪些该分,也都要考虑”[7]52。他还强调通过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8]他强调要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7]91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江泽民同志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提高到新的高度予以重视,提出“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9]275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9]261这一时期,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党的十五大上将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到新高度,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并且成立由国务院总理担任负责人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还注重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如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为推动科技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胡锦涛同志在继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高到新高度,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10]这一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自主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创新文化、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等的重要性。他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1]629“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全局的若干领域,重点突破,努力在关键领域和若干技术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11]194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把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经济建设若干重大举措之首。
要言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推动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技生产力理论,为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提供了重要思想渊源。
三、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内涵特征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特点,主动契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而进行的理论创新。之所以说其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主题的关键,主要在于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一种跃迁式发展,它是一种强调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生产力,其发展具有显著的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这就与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主题相契合,是对传统粗放型发展路径的一种超越,强调发挥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注重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各类产业优化升级,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其内涵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1.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赋予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便是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的积极回应。具体来讲:第一,新质生产力是强调发挥新科技重要作用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必然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生产机构、高质量的生产资料等,这就必然倒逼各高校、科研院所、生产性企业等供给高水平科技人才、研发高科技产品、生产高质量产品等,这些就必然使得生产和再生产各环节实施好高质量发展。第二,新质生产力强调发挥新产业新业态的主导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新产业新业态主要包括世界一流芯片、人工智能、世界一流机器人技术、5G和6G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等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这类产业如能在产业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必将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其发展具有鲜明的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性。第三,新质生产力强调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要想更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要发展好新产业,还应采用新科技、新技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合力,促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和高质量发展。
2.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凸显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本质要求,促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共同富裕而有效提升整个产业体系的生产效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为主要代表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既能形成新产业高端发展产业链,不断提升新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和生产效率,而且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发展中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作用明显,尤其是随着新一代数字化技术推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来临,数字化有力促进了其他新科技的发展,如促进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的发展,[12]从而形成了新科技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合力,如此也必然会从整体上提升生产效率,为夯实促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助力。其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共享共富创造新平台、提供新保障。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也为不同区域公平地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商业资源等提供了平台保障,平台经济也可以借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契机,实现巨大发展。其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能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资源合理布局和优化、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新契机。对于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也可以借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补齐利用各种优质资源不足的短板。
简言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的内涵特征,是实现美好生活和智慧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