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

【两会热点】独家策划:高校两会代表、委员谈如何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2018-06-16 来源:来源:2015年第3期《党建》 作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6630546597187133594.jpg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人才培养和开发这一系统工程之中,现代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自然是意义重大,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个重大问题,事关高校及全社会的安全稳定大局。因而,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必须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认识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工作实践中,必须以此为基点,自觉认识高校的重大任务,突出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这是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要的认知措施。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认清高校的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高校办学实践必须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现实状况,应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导向,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此确立办学和办专业的内容和举措。这是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要的专业措施。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认准高校的树人之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必须合理制定培养、评价和选拔师生的各项标准,突出思想政治素质、人品、学风等德育内容,塑造德字当头、品学兼优的氛围。这是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要的科学评价措施。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认定高校的思想引领。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当下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引领各门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开展科学研究,着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阐释解答上下功夫,帮助解决师生和各界群众的思想疑惑。这是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要的教研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实践者具有重大意见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办学治校的关键所在。

  从1937年到1939年共培养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造就了一大批“革命的先锋队”,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在抗战烽火中创立的光辉业绩。自此以降,从陕北公学到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再到中国人民大学,我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所需人才。

  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奋进在时代的最前列,是我校光荣的历史基因,它饱含着一代代学子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优良传统,不仅是对过往光荣历史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精神指南。

  当代大学生心中有没有祖国、有没有人民、有没有梦想,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培养,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全面推进高校建设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遵循。

  当前,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更多以“厚重”为灵魂的人才。在我看来,“厚重”人才应当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具有政治追求与坚持理想的本质,必须突出理想信念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自信。

  具有哲学功底与建设性的思维,要深入、系统地回答学生关切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将哲学的理念、严谨态度传承给学生,提升他们的理论思维水平,并通过理性思维建设未来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

  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引领青年学生主动成为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的使者,在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

  具有团结协作与意志坚强的品质,要让学生们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了解国情、体悟民生,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大地上砥砺品格、增长才干。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我认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关键是高校宣传思想战线的老师、尤其是高校领导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要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认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教育、研究和普及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我们要始终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是最重要的“通识”教育,因为这一工作做好了,青年学生才能形成基本的历史共识、理论共识和政治共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才能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强化责任意识,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落实好主体责任。首先要落实“三进”工作的领导责任,学校党委和行政要始终将“三进”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对“三进”工作的各环节进行指导和部署。其次,要落实教学单位的管理责任,学校要求各教学单位必须将“三进”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抓细抓实。再次,要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责任,打造一支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骨干教师队伍。

  强化阵地意识,就是强调高校要始终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强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建设好“三进”工作的主阵地,既要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也要建设好人文社会科学课课堂,各类课堂都要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阵地,决不允许各种错误思潮在大学课堂上传播、扩散。要精心组织各类传播正能量的讲座、讲坛,发挥学术讲座的育人功能,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

  要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如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信仰迷失,价值观出现了问题。这也凸显出在高校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凝魂聚气,增强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的优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帮助解决师生和各界群众的思想困惑,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在高校师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自由、民主、公正和法治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抵制错误价值观和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师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师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通过撰写文章、师生宣讲、社会实践、典型事迹宣传等多种形式,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教书育人,造就一批“四有”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教师节前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明确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教师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所有学科都有育人责任,所有教师都要教书育人。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完善师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学术行为规范等,严把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确保课堂讲坛风清气正;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首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立德树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开设一批大学生喜闻乐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开课”,鼓励科技精英、企业领袖、创业先锋等进校园,分享成功经验,传递正能量。要充分挖掘大学文化教育资源,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发挥大学校训、校史、大学精神的育人作用。要创新党建活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主题党日”、“感恩日”、“志愿服务日”等活动。(来源:2015年第3期《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