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这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
前几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国际互联网上搞民意调查,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榜首。近期,德国由社会公众广泛投票选出本国历史上最有成就和影响的人物,马克思名列第三(在社会科学家中是第一,其他两位是国家元首)。由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创办的《图书》杂志在2003年7-8月合刊中,《共产党宣言》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被该刊评选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
为什么马克思经常被西方人民公认为最有成就的社会科学家,并同凯恩斯一起能共同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评选为极有影响的思想家?其缘由在于,他们的整个理论创新实现了范式革命,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所谓范式,在此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哲学家库恩看来,就是指科学共同体的共有信念,以及进行科学活动的基础和工具。在外国经济学说演化史上,除了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革命和杰文斯等的“边际革命”以外,就要算创造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凯恩斯革命”,以及代表劳动阶级经济利益的“马克思革命”。尽管这些经济学范式革命的内容、性质和方法不同,但都促进了经济理论的论争和繁荣。
与经济学范式革命和发展直接相关的是三次西方经济理论综合。第一次,针对亚当.斯密革命以后的理论大分化,19世纪中叶约.斯.穆勒综合了当时不同派别的观点,建立了一个折中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并占支配地位数十年。第二次,主要由马歇尔在微观领域综合古典学派、边际学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确立了局部均衡的价格理论;也可包括由威克塞尔侧重在宏观领域综合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和庞巴维克的资本论,确立了累积过程理论。20世纪后半叶至今,第三次综合正在从几个角度进行,如萨缪尔逊和希克斯试图把改进的凯恩斯宏观论与新古典的微观论综合起来;新剑桥学派主张在综合中舍弃新古典的价值论和分配论;斯蒂格利茨甚至进行了打破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界限的综合性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和观点评议,这些综合和演变也许不够科学,甚至出现某个理论的退步,但也合乎经济思想波浪式前进和螺旋性上升的规律。
经济思想进程显示,每一次范式革命后总是出现理论分化,而一般经过数十年以后又必然面临某种综合或新的革命。经济理论的不断产生、革命、分化、综合、对立、深化的过程,在库恩看来,并不是波普尔所描述的科学知识成长的“不断革命”,而是范式更替的革命时期与范式扩展的常规时期的不断循环。在常规时期,具有同一范式的科学共同体从事难题探索和充实完善工作,这种发展属于常规理论发展。如果研究中出现与原有范式的核心和基点相冲突的反常现象,并积累到能引起危机,那么,或迟或早会形成颠覆旧范式的科学革命。
就拿社会主义经济学来说。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苏联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是人类经济思想史和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独创和里程碑,可以说一种范式革命。可是,经济学的苏联范式与马克思范式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就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来看,马克思的言论很少,更没有给出一套完整的体系。况且,马克思和苏联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标准本来也不尽相同。总体上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学范式是冷战背景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实践的理论反映。因此,改革前,我国经济学界出现照搬苏联经济学范式的,仿苏、倾向是难以避免的。
当前的问题在于,中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维持原有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式吗?即哪国强大,就主要照搬哪国经济制度及其主流经济学范式,或者以为市场经济体制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也可以不管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和类型,主张照抄照讲,无国度性、“无阶段性”、和“无阶级性”的西方经济学范式。
其实,由以前对经济学的“苏联范式”盲目崇拜而现在又简单地倒向“美国范式”,从研究方法观察并无差异,是共同的僵化思想及其惯性在起作用!因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并无感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化并生成众说纷纭的许多流派!恰好表明他们并未探求到共认的经济学体系、核心和方法,我们也不可能无选择地模仿其相互不同甚至对立的主要方法和观点。
诚然,西方经济学的确给中国输送来了市场观念和实证分析(数量分析(边际分析等经济科学的研究方法,开拓了理论研究的视野,但另一方面,它的过度形式主义的方法和理论与中国经济的脱节,也会使中外经济学研究误入歧途。美国的凯恩斯、列昂节夫、科斯、斯蒂格利茨以及许多激进经济学家都曾对此不同程度地批评过。
面对,21世纪国际学术和文化激烈竞争的中国经济学界,必须依照党中央关于,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战略示意,构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各种,中国范式。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学家从简单引进和模仿的自在方式到理论创新的自觉或自为方式的转变,也反映了对中外教条主义(包括仿苏或仿美的“洋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经济思想的摒弃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我们正在构建的“海派经济学”,意味着要实现推进和超越;推进马列经典经济学,超越当代西方经济学;要体现两种实践;既体现东西方市场经济实践,又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要显现两种创新;既要有经济学的某些常规发展,又要有其范式革命。它将是一种科学反思经济现代性的“后现代经济学”,同时也将是一种“后马克思经济学新综合”。因为我们正在创建的海派经济学新范式应具有世界眼光,是在当代国外经济学继续分化和局部综合的基础上去实现全面系统的科学大综合。其中,包括整合马克思经济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西方激进经济理论、加尔布雷思和缪尔达尔的制度主义、凯恩斯左翼经济理论、克鲁格曼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及“中心-外围”、“不平等交换”、“依附论”、“世界体系论”、“反全球化论“、“反新帝国论”等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理论;积极汲取当代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系统学、场态学、生物学、数学等多学科的可用方法和知识。
下面,以海派经济学主张吸收美学知识来改造传统中外理论经济学为例!来说明理论经济学是有巨大创新空间和潜力的。中外学术界一般认为,经济涉及的是物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问题,而美则涉及艺术创作规律以及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等问题,美是事物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和法则,是一种能产生某种美感的客观性质,因而经济学和美学似乎是两门毫不相干的学科。但实际上,经济与美有着客观的联系,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而理论经济学研究引进美学的知识和方法,甚至建立经济美学或美学经济学,都是既有可能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美学主要分为基础美学和实用美学,经济学也分为理论(基础)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目前,国内有的学者已经在实用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结合,也就是应用经济美学方面作了一些研究,主要是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商品以及劳动本身的审美问题。例如,商品美学就是研究商品美在交换价值上具有的作用和消费行为中所处的地位的科学,是研究商品美和商品美的审美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商品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关系,研究商品的造型、色彩、装饰、结构、广告、商标等的审美问题。再如劳动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劳动中审美规律的学科,劳动美表现在劳动主体美、劳动工具美、劳动环境美、劳动组织美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这些将实用美学和应用经济学相结合的学科的研究,还只是局限于经济活动的某些侧面与表象层次。而从更高的深层次的理论角度,结合经济学与美学的研究成果,把基础美学和理论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经济与美,目前还是一项空白。完整的经济美学应包括应用经济美学和理论经济美学。
那么,理论经济学研究中增添美学方法会出现什么新的“理论增长点”和概念呢?笔者认为,应当新构“经济美”与“经济丑”范畴。经济美是属于社会美的范畴。社会美是与自然美、艺术美相提并论的美的存在形式,它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表现。同样,经济美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中具有制度公正、运行有序和发展和谐的一种属性。它可以在财富分配公平、市场竞争有序、供求总量均衡、产业结构合理、经济规模适度、个人权责对称、管理系统协调、生产主体活跃、劳动环境舒适、生活消费科学等一系列经济事物中显现出来。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经济和生态等层面描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的或较低层次的经济美。
经济美的异化和对立面即为经济丑。什么是丑?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现实中丑的事物时,把“丑”看作是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并从历史的发展中说明丑的根源,指出生活中的丑和卑鄙、虚伪、腐朽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丑是在内容上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丑在形式上则是与均衡、对称、完整、和谐等相对应的概念。就拿美国来说,严重的两极分化、频繁的经济犯罪、过度的市场竞争、极端的利己行为、纵欲的生活方式和贪婪的对外扩张等等,都说明强大美国的经济制度并不美,其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是有丑有美的。
经济活动是一个整体的协调过程,大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小到企业和个人的生产与消费,都是多种因素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关系,理应尽力使经济运行和谐、有序、完美。做到这一点,其本身就能引起人的美感,符合美的发展规律;否则,各种丑恶现象便会滋生,如经济生活中的走私贩私、贪污受贿、坑蒙诈骗、偷税漏税、恶意逃债、黄祸泛滥和假冒伪劣等现象。某些地区在改革初期原始资本快速积累过程中大量侵占了国家、消费者及其他地区的权益,也损害了市场化改革和部分先富的声誉。一旦那些经济活动美丑参半的地区在人们心目中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样板,结果就往往难以扭丑为美,经济丑现象势必在“示范效应”和“乘数效应”影响下蔓延开来,积重难返。社会上流行的种种为资本原始积累和现代大公司作假账等辩护的舆论及其思维方法,都是不利于塑造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美理念和制度规范的。我们应当要按照经济美的规律,健全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讲求经济运行的和谐一致,使整个经济领域充满美,进而使人们从生产中、市场上增加美感体验,怡情悦性,振奋精神,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简言之,经济研究中需要吸纳美学的理论与方法。经济学与美学的联盟和有机融合,可以更深、更广地探讨经济行为、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
(原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