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选集

程恩富 任绍敏:西方学者关于计划社会主义绩效的分析(下)

2018-06-21 来源: 作者:程恩富 任绍敏

 

 



1950~1960

1960~1965

1965~1970

1970~1975

1975~1980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3.3(1.5)

4.6(3.2)

3.1(2.1)

2.3(1.6)

3.7(2.6)

加拿大

4.6(1.3)

5.7(3.8)

4.8(3.0)

5.0(3.6)

2.9(1.9)

联邦德国

7.9(6.3)

5.0(3.5)

4.4(3.9)

2.1(1.7)

3.6(2.7)

丹     麦

3.6(2.9)

5.1(4.3)

4.5(3.7)

2.8(2.4)

2.7(2.4)

挪      威

3.6(2.5)

4.8(4.3)

4.8(3.9)

4.6(4.0)

4.6(4.2)

比 利  时

3.0(2.5)

5.2(4.5)

4.8(4.4)

3.9(3.5)

2.5(2.3)

法      国

4.4(3.8)

5.8(4.5)

5.4(4.5)

4.0(3.2)

3.2(2.9)

荷      兰

5.0(3.3)

4.8(3.5)

5.5(4.4)

3.2(2.0)

2.6(1.9)

日      本

7.9(6.6)

10.0(9.0)

12.2(11.2)

5.0(3.8)

5.1(4.2)

奥 地  利

5.6(5.4)

4.3(3.7)

5.1(4.6)

3.9(3.5)

4.0(4.0)

英      国

3.3(2.3)

3.1(2.4)

2.5(2.2)

2.0(1.4)

1.6(1.6)

意 大  利

5.6(4.8)

5.2(4.3)

6.2(5.4)

2.4(1.5)

3.9(3.4)

西 班  牙

6.2(5.3)

8.5(7.5)

6.2(5.1)

5.5(4.6)

2.3(1.3)

希      腊

6.0(5.0)

7.7(7.2)

7.2(6.6)

5.0(4.5)

4.4(3.2)

土  耳  其

6.4(3.4)

4.8(2.8)

6.6(3.7)

7.5(5.0)

3.1(0.6)

印      度

3.8(1.9)

4.0(1.7)

5.0(2.6)

3.0(1.0)

3.4(1.6)

未加权平均数

5.0(3.7)

5.5(4.4)

5.5(4.5)

3.9(2.95)

3.4(2.6)

 

(5)发展目标。计划社会主义具有一个优点:即在集中可能取得的资源用于发展目标方面的能力,把资源引向规定目标的能力将导致更迅速的结构改组和更高的增长──这将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使之超过资本主义经济中已出现的速度。

4.默瑞尔和奥尔森关于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体制国家经济绩效的比较

根据默瑞尔和奥尔森的研究,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在1950~1965年、1965~1980年这两个时期的经济绩效如表4-1和表4-2。

 

表4-1               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

                          1950~1965年间的经济绩效比较       (单位:%)


实际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      增长率差距  

(1)            (2)         (2)—(1)

市场经济国家

3.75             5.49            1.74

计划体制国家

  4.43             6.05            1.62

资料来源:Murrell and Olson,1990

表4-2              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

1965~1980年间的经济绩效比较         (单位:%)


实际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      增长率差距  

(1)            (2)         (2)—(1)

市场经济国家

3.36             5.13            1.76

计划体制国家

  3.24             5.71            2.48

资料来源:Murrell and Olson,1990

 

上面两个表中,第二栏分别是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在1950~1965、1965~1980年这两个时期内实现的年均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第三栏是这两个时期按照预测应实现的年均潜在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第四栏是这两类国家在这两个时期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和潜在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差距。

从这两个表可以看出:(1)在1950~1965年期间,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绩效大体相当,计划体制国家甚至表现出来了一定的优势。这表明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其经济体制中的其他缺陷;(2)在1965~1980年间,计划体制国家的经济效开始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国家。虽然从表象看,计划体制国家的实际增长率并不比市场经济国家相差太大,但分析它们的增长率差距就可以看出,计划体制国家已经开始衰落:在1965~1980年间,市场经济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和潜在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差距(1.76%)和上一时期(1.74%)相比基本相同,但计划体制国家的增长率差距已经从上期的1.62%扩大到2.48%。换言之,市场经济国家的增长率差距仅扩大了2%,而计划体制国家则扩大了86%。

考虑到资本主义国家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经历的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则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能够实现与之并驾齐驱的高速增长,不能不令人震撼。

尽管社会主义学说在苏联和东欧既经历了胜利又遭到了失败,但社会主义并非“历史的错误”,她使许多民族和部族摆脱了落后,达到了现代文明的水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计划经济远远优于市场经济,只不过我们尚未找到优秀的驭手。

参考文献:

1.黄泰岩主编:《西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程恩富着:《西方产权理论评析》,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3.〔美〕埃冈·纽伯格、威廉·达菲:《比较经济体制──从决策角度进行的比较》,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美〕保罗·R 格雷戈里、罗伯特·C 斯图尔特:《比较经济体制学》,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5.〔日〕百百和等着:《经济计划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美〕弗雷德里克·L 普瑞尔:《东西方经济体制比较──研究指南》,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7.〔美〕阿兰·G  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8.〔匈〕科尔奈:《反均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美〕莫里斯·博恩斯坦主编:《比较经济体制》。

10.〔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1.〔美〕雷诺兹:《经济学的三个世界》,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2.〔美〕K·E 凯斯、R·C 费尔《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美〕保罗·A 萨缪尔森、威廉·D 诺德豪斯:《经济学》(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14.〔英〕克里·特纳 克莱夫·科利斯:《计划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5.何帆:《传统计划体制的起源、演进和衰落》,《经济学家》1998年2月。

16.许征:《从全球化进程看20世纪的进步与问题》,《学术月刊》1999年第3期。

17.〔英〕阿历克·诺夫:《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18.王丽久:《俄罗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19.蔡金魁:《东欧:转轨中的市场经济》,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20.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原载程恩富主编《中国海派经济论坛(2001)》,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246-260页,第二作者为任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