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程恩富 胡乐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8-06-19 来源:2010年05月14日08:01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程恩富 胡乐明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应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实现学术研究、政策探讨和理论宣传三者的有机结合,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学理支撑。
        加强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和研究,打牢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和研究,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各卷的陆续推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和《列宁专题文集》5卷本的问世、新文献和相关资料的不断引进以及一些新发现的经典文献译文的不断面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观点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进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研究、文本比较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比较研究将会继续得到深化和提升,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学”或“马克思主义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学科有望诞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观点的研究是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讨,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今后,如何以发展的观点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以整体的视野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历史、创新规律,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
        准确把握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综合创新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多年的宝贵经验。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处理“马学”、“西学”和“国学”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吸收借鉴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成果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变化和问题,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综合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取得更大进展。同时,通过科学总结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的演变规律,自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规律,合理设置学科目录、学科边界、学科结构、学科功能和学科体系;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和人才的成长规律,努力造就一批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学科领军人物和素质较高的骨干人才;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精品的产出规律和机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思想境界。
       应形势发展和实践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作为开放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发展创新中才能展示其旺盛的生命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必须结合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新变化,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努力解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这些新课题包括:如何看待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各种变化和发展趋势,科学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周期;如何看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遭遇的挫折和低潮,科学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命运和发展道路;如何看待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价值;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经验和现实问题,科学阐发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使命。
        作为改造世界的理论工具,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体现其科学的应用价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出合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和价值的应用性和政策性成果,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比如,深入研究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研究如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研究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研究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深入研究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好地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深入研究如何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作为反映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和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只有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必须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比如,结合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历程,宣传阐释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结合我们党开拓改革开放道路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阐释改革开放如何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结合人民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并转化为行动力量的生动实践,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和途径方法,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走向基层、走进群众。
          加强双向交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
     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也日趋扩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陆续翻译出版了英、法、西、日等外文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著作选读》、《毛泽东军事文选》、《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朱德选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和俄文版《江泽民文集》以及不少学者的论著,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还应继续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交流,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必须透彻、全面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展开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全方位、实质性的学术对话,不断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执笔:程恩富 胡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