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2016-6-12《经济日报》。作者:程恩富 张国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科学规划,通篇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和新举措,是科学理念和价值理念的完美统一。
发展新理念是问题导向与战略对策的结晶
发展新理念根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的战略应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现实感。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新世纪新常态,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突出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和中国。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冲击持久而深远,各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全面复苏尚待时日;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政策取向持续分化;国际金融延宕起伏,国际贸易萎靡不振;新兴经济体面临挑战,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互联网引发的科技革命强劲有力,新一轮业态升级乘势而动;全球治理体系结构性调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渐趋均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全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骄人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在: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对外贸易顺差过大;高度依赖投资拉动,消费率偏低;高度依赖第二产业拉动,产业结构不合理;高度依赖资源消耗,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面对全球经济的大调整大变革,中国亟待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路径的转变、发展质量的提高。
三是社会矛盾遭遇多发,小康目标面临新挑战。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伴随改革进入攻坚期,我国也进入了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难点问题日益凸显,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明显扩大,矛盾纠纷的对抗性时有出现;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加速扶贫、改善“三农”事关重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艰巨,提质增效属当务之急;资源约束日渐趋紧,环境恶化问题尚未根本扭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任重道远。
“十三五”规划纲要充分彰显发展新理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理念既是发展格局的策略和原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一是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是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重要理念。实施创新驱动,科技是核心,人才是支撑。要充分释放创新潜力,有效激发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要突破创新瓶颈,破除创新壁垒,建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打造创新经济。要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实施创新工程,推动协同创新,瞄准国际前沿,实现创新型发展。
二是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全流域的协调协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协调可持续。
三是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民生福祉的重要保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工业绿色化、环境美育化、观念自然化、生态现代化、中国美丽化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靓色。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四是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是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科学体现。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与策略,不断提高经济开放的质量和效益。要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要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要大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五是共享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方针的客观需要。共享共富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实现发展基础上的共享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产权和分配体制机制,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共同发展的主要经济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引导发展非公企业的职工持股和分享经济。共享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成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把人民幸福深深镌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上。
五大发展新理念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灵魂,引领中国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新理念丰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发展理念是战略性思维,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一是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指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它是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践行“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发展理念是向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必须有科学的改革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指导,这与西方供给学派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有天壤之别。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崭新篇章。科学理念饱含时代性,更具划时代精神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中国梦为目标、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关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的治国理政新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经济发展新理念植根于中华大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治国理政的新内容,是关于“硬道理”“第一要务”的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书写着新篇章。
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发展新理念深刻揭示了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潮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是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思想结晶,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效能。它抓住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主脉,揭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规律,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针。新的发展理念点透了世界上成功和成熟的经验,厘清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思路,代表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发展方向的科学揭示、发展道路的开拓创新,超越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化理论。
总而言之,发展新理念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内涵实质是科学发展,目标导向是厚植发展优势,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并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深厚根基、开辟了宽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