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选集

程富恩 蒋爱洁:加快海峡经济区的合作和发展 ——兼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比较(一)

2018-06-20 来源: 作者:程恩富 蒋爱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先后形成了多个经济区域。首先是80年代造就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接着是90年代开发浦东带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然后是本世纪初首都效应形成的环渤海经济区等。当前,基于经济和政治形势的新发展,迫切需要大力推动台湾海峡经济区域的建设( 以下简称海峡经济区)。本文将研究海峡经济区的发展,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进行比较分析。

一、海峡经济区的范围和形成的必然性、重要性

1、关于海峡经济区的空间范围界定

台湾海峡区域,从地理角度来看,一般认为是指台湾海峡两岸毗邻的闽台两省及粤东、赣南和浙南的部分地区所组成的地域。[1]本文认为,海峡经济区的范围具体是台湾和福建两个省份,其他属于辐射和波及范围。之所以把范围界定在这样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内,一是突出经济区的核心实力,强调中心城市的地位;二是考虑到现实行政区划的作用;三是为了数据分析的可获得性。2、海峡经济区形成的客观必然性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属于区域经济整合的过程。国内外实践表明,区域经济整合的最佳条件是:1地理与民族文化渊源;2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3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然转移;4开放的政策环境或相同的政策、法律体系;5类似或相同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2]

由闽台两省构成的海峡经济区域,虽然还存在着政治因素的限制,但客观存在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决定了其形成的必然性。

第一,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亲情血缘等因素,使海峡经济区具有特殊的自然和文化背景。海峡两岸一水之隔,平均距离仅190公里,最窄处只有130公里,可谓咫尺相望。从历史角度看,闽台关系源远流长。两岸的自然气候、海岸地貌、地质植被都有相同之处,语言相通,习俗也相近,更有血浓于水的亲缘、血缘关系,历代往来密切。现今台湾80%人口祖藉在福建。所以,虽然两省的政治和经济的根本制度不同,但其经济整合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基础是牢固的。

第二,改革开放和“ 一国两制”构想,为海峡经济区奠定了方针和体制条件。自“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以来,中央政府在推动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对粤闽实行“ 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大陆与港澳台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呈共生共荣的局面。自两岸关系缓和以来,闽台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经贸合作一直居全国前列,并已形成良性互动之势,为进一步进行经济整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资源禀赋和经贸优势的较强互补性,是海峡经济区的产业耦合和互利的经济基础。一方面,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广阔的腹地市场,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台湾所短缺和摆脱经济困境的可用要素,而福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提供;另一方面,台湾岛屿经济的特点使得其较早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得到一定的发展,已进入新兴工业化地区之列,其中某些高科技产业较发达,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对外投资模式,其中某些资金、技术和管理是福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这在客观上便形成产业结构等领域的互补合作之态势。

3、海峡经济区的战略重要性

从世界版图上看,台湾海峡经济区东临太平洋、内含台湾海峡,是我国内陆地区进入西太平洋的捷径,既是东北亚与东南亚,也是祖国大陆与欧美等太平洋各国往来的战略交通要道,因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从国内沿海经济发展看,海峡经济区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区的联结点。同时福州、厦门、泉州等港口是我国广大的内陆腹地与港澳台地区往来最频繁的口岸。1996年的福州、厦门对台直航试点,充分说明了此区域作为两岸贸易、货物和人员往来“ 通道”的重要经济地位。

简言之,海峡经济区的积极构建和发展,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的经济高速发展,推动大中华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又可以加深互信、互动和互利,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民族团结。

二、海峡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其综合实力数据见表1

1:福建省若干重要经济指标

 

年份

GDP100亿)

较上年增长%

人均GDP(元)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额(亿美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8

3286.56

9.5

9962

171.61

99.64

18.6

42.6

38.8

1999

3550.24

8.0

10706

176.20

103.52

17.7

42.5

39.8

2000

3920.07

10.4

11601

212.23

129.08

16.3

43.7

40.0

2001

4253.68

8.5

12362

226.26

139.22

15.3

44.8

39.9

2002

4682.01

10.1

13497

283.99

173.71

14.3

46.1

39.7

2003

5232.17

11.8

14979

353.26

211.32

13.3

47.6

39.1

 

注: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GDP总量在全国排第11位,其增长速度一般在10%左右,仅&1999年和2001年相对略低,在8%左右。2003年人均GDP指标14979元,合1813美元位居全国第7位,而1997年时为9962元,年均增长率达8.4%。外贸出口额从1997年的99.64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211.3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8.68。另外2003年福建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45.33亿美元,在全国省市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