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变革的新自由主义范式得以萌芽、发展和扩张。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宣布古典自由主义走进了死胡同,凯恩斯主义伴随罗斯福新政而产生。然而,1974年由“石油危机”引发的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正式宣告了凯恩斯主义时代的结束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新自由主义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面,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涵盖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等的政策主张。“以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新自由主义在70年代确定了它解决危机、适应资本主义扩展新要求的属性。”(1)资本主义保守党的上台对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首先是智利的皮诺切特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几年后,里根在美国的推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日趋成熟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范式首先在拉丁美洲国家得到实践,并扩展到东南亚和东亚各国,且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益于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垮台,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得到了巩固。时至今日,美国仍不遗余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新自由主义的改革范式。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范式主张
新自由主义推崇古典自由主义的信条——市场自然秩序论和市场万能论,提出政府失灵论和政府无效论,反对国家干预。他们认为,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可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政府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守夜人”,“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协调经济发展。“对于每个人而言,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2)货币主义以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为基础,提出单一货币政策规则。在货币主义看来,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无助于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反而会引起通货膨胀,降低国民经济增长率。因此,弗里德曼不赞成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微调”,认为权衡的经济政策弊大于利。供给学派则否定凯恩斯定律,肯定萨伊定律,信奉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由此,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减少限制性的条例规章。供给学派认为,“政府管制越少,私人经济运行就越有效率,他们敦促政府要撤销限制价格、最低工资法等法令,放宽关于环境污染、生产安全、商品检验等规定的标准,让企业尽量自由的经营,让企业家精神得以充分发挥。”(3)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参与经济活动主体的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政策长期都是无效的。
新自由主义推崇的市场机制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极力反对公有制。雅赛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基石之一就是所有权都是私有的。(4)新自由主义认为,财产私有的经济主体,在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上可以达到完美的瓦尔拉斯均衡,并且只有私有的财产权才是完整的,“在集体所有权之下,根本就不需要,实践上也不可能满足这个做出决定者、承受代价者和受益者三位一体的条件。”(5)新自由主义还认为,私有产权才能给予人们选择的权利和经济自由。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认为:“正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这个唯一的缘故,才没有人来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在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或是属于独裁者,谁操有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6)新自由主义认为,自由的市场经济中信息和知识必然是分散的,而且人们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个人根据市场价格机制来分散决策是最有效的,反对中央集中决策和计划经济。
新自由主义包含了众多流派,理论纷繁不一,缺乏完整的体系,但是他们共同的准则是,市场决定论、经济非调节论、政府功能的重新定位、削减社会福利、抑制工会的发展等。他们一系列的政策主张不仅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得到实施,而且得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参与和推动。借助美国的霸权和实力,“并在20年的时间里,传播到几乎整个地球,被越来越多的政府表述为不同的经济政策,并在不同的层次上以不同的色彩得到贯彻执行,”(7)形成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范式。“今天的新自由主义将全球化强调为自由市场制度的自发产物。人们现在被告知:除了新自由主义,‘别无选择’;我们生存于全球的‘竞争性秩序’中,国家抵挡不住全球化的力量;市场不再是国家的,而是全球的;由此公司也应当变成全球的,而不仅是多国的或跨国的。”(8)
诺姆·乔姆斯基指出,“‘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称‘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的内容……所谓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他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所制定,并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在经济最弱的国家,这些理论经常用做严厉的结构调整方案。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9)这正道出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范式的实质。具体说来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的范式主张包括:(1) 经济自由化。新自由主义要求商品、服务和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在绝对开放的条件下,任其在世界市场上展开竞争。在10条“华盛顿共识”中有4条改革是要求经济自由化的,(10)其中金融自由化首当其冲,要求由市场机制决定利率和汇率,消除非关税壁垒且实行低关税,取消各种障碍,对国外直接投资实行开放。(2) 国有资产和服务项目的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华盛顿共识”的第8条明确指出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第10条要求确保资产的所有权。(3) 调整国家和政府的职能。“华盛顿共识”的第9条要求政府必须取消对企业的管制和对竞争的限制,实行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降低税率和削减社会福利,限制工会的作用,让工资自由浮动。
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经济顾问团主席,并在2001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范式形象地概括为“四步曲”:第一步是私有化,更准确地说就是腐败化。削价出售国有资产的回扣率会达到10%,而这些资产动辄价值数亿美元。私有化之后,第二步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的“拯救经济计划”——资本市场自由化。就是对资本市场解除管制,允许资本自由流进流出。在这关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这些国家拖入第三步:价格市场化——一个粮食、水、燃气价格飞涨的时期,它引发骚乱和动荡,进而引起新的资本恐慌性出逃和政府的崩溃,外国公司趁机以“跳楼价”买到那些价值连城的东西。现在就轮到第四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把这一步叫做“消灭贫困计划”:自由贸易。(11)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实践悖论和范式危机
新自由主义的范式主张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首先在拉丁美洲得以试验和全面实施,从智利、阿根廷到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乌拉圭等无疑都接受并进行了新自由主义范式改革和实践。虽然某些国家在开始或中间的个别年份经济曾经出现短暂的繁荣,但是从长期和整体来看,却给拉美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