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国经济学

洪远朋 程恩富 宋运肇:论建立综合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2018-06-19 来源:原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6期 作者:洪远朋 程恩富 宋运肇

纵观当今社会主义经济科学领域,各类分支学科林立,边缘学科崛起,经济科学的大家庭一派兴旺繁盛的景象。据我们大体概括,在基础经济学方面,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等;在应用经济学方面,有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价格学、国民经济计划学、劳动经济学、物资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经营管理学、市场学、经济政策学、经济发展战略学等等;在经济工具学方面,有会计学、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等等;在边缘学科方面,有生态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经济控制论、系统工程学、海洋工程学、人口经济学、环境经济学、邮电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等。此外,还有国际经济关系方面、经济史(包括经济学说史)方面的许多学科。

经济科学发展的现状,的确十分令人高兴。但是我们也觉得,就经济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说,在目前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庞大家族中,似乎还缺少一门综合性的、能将所有这些分支学科一而统之的学科。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门综合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一)为什么要建立一门综合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要求。

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它要求我们着重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既要协调国家经济职能、企业经济行为和个人偏好选择之间的纵向关系,又要平衡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分支之间的横向联系;我们的经济建设不仅应该吸取和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而且应该参考和借鉴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还应该做好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规划和预测;我们的经济科学不仅应该对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和属性给出质的规定性;而且应该对经济现象尽可能精确地给出量的规定性;它不仅应该对经济行为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进行规范分析,而且应该对经济运行的机制本身作出客观的实证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的这些要求,现有的各门经济学科尽管都从某个角度、某个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解答,但要对它们的总体面貌作出清晰、明瞭的描述,却是现有任何一门经济学科的对象都不能包容的。最近,面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振兴的新局面,许多同志看到了现有经济学科,尤其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这方面的局限性,纷纷提出了许多改革政治经济学的设想。我们认为,现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固然需要改革,但改革的方向是面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经典出发论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如果我们把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的内容统统硬塞到它的框架中去,实用性固然加强了,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研究生产关系的学科本身就被弄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了。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比较妥当的办法是在完善和加强原有学科(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同时,建立一门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第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趋势。

经济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期的经济理论是和伦理学、政治学混为一体的,后来慢慢地分离出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史上,不断地呈现出由综合到分化,由分化再到综合的趋势。

例如,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终于在斯密那里形成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又兼收并蓄传统古典理论和历史学派、边际学派和数理学派的方法论和理论观点,拼凑成一个折衷

仁义的综合经济学体系。这是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一次大综合。然而,面对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传统的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微观经济学受到了所谓“凯恩斯革命”的冲击。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的《通论》一反常规,把其理论分析的重点放在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分析上。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又一个新的分化和发展。当代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在其代表著作《经济学》中,又把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分析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进行了综合,形成了当代主流学派,即新古典综合体系。在《经济学》中,不仅传统的市场均衡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综合起来了,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综合起来了,而且基础经济学和部门应用经济学、边缘经济学等各门学科也综合起来了。

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在综合,社会主义的经济科学也要求综合。因此,我们认为,从理论本身的发展来看,也有必要建立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它不仅要综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各家各派,而且应该综合各主要经济应用分支和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

第三,普及经济科学提出的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现代经济知识和其他科学技术知识

的专门人才和通用人才,亟需在广大干部和青年中普及经济科学知识。

需要普及的经济科学知识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又有社会主义经济的各种应用理论;既有宏观经济的理论,又有微观经济的理论;既有生产力方面的理论,又有生产关系方面的理论,既有生产关系各大环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方面的理论,又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建筑等的理论;既有边缘经济方面如环境、生态、人口等的理论,又有经济核算工具如会计、统计、数学等;既有中外经济历史方面的理论,又有中外经济思想学说史方面的理论。

要掌握这样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仅靠普及研究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要每个人将所有这些学科一门一门都啃下来,则既没有必要叉是不可能的。那末出路何在呢?我们认为,一方面应改革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一门综合性的经济学科——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过对它的学习,能够使学者对经济理论的概貌有一个系统而总括的了解,对与经济生活相关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也有一个概略的知晓和初步的应用。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受生产关系的限制,所以就能较快地、更广泛地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各类问题作出理论上的反映,从而有利于经济科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另外,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综合和吸收了一切主要经济理论和相关学科,又可以供学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有重点地选择使用。

(二)社会主义经济学是怎样一门学科

简单地说,社会主义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一门综合性的经济学.如何理解它是综合经济学,它综合的范围有多广,它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经济学,它不仅研究生产关系,而且研究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它研究生产力不是一般的联系而是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它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的现状以及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经济学要把上层建筑当作主要任务之一来研究,它不仅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而且要直接研究国家的经济职能、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问题。

第二,社会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的经济学,是宏观经济、中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综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侧重于研究宏观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学除研究宏观经济外,还要研究中观经济,研究如何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的优势和积极性,如何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等,它又要研究微观经济,研究如何增强企业的活力,如何发挥劳动者个人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它既要从纵的方面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地方、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要从横的方面研究如何协调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各个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三,社会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经济学,它要综合现有各国、各家,各派让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一般原则时,也要求综合各国、各学派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分析,但其范围仅限于生产关系方面。可是近年来,随着东欧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在国际上,一些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专著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超过了生产关系的界限。此外,资产阶级的一些学者,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同情派、还是反对派,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也从不同角度作了研究和探讨,他们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资源现置、需求分析、消费平衡、投资效果、市场机制等方面。作为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仅综合各国、各学派关于生产关系理论中的合理成份,而且要综合其他有关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理论分析中的合理成份。

第四,社会主义经济学还是各门经济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综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

是一门基础经济学,而社会主义经济学既是基础经济学,又是应用经济学。它不仅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基本原理,而且告诉人们社会主义经济如何具体运行,要运用哪些工具,掌握经济运行的机制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经济科学知识,要向前人或当代各家各派的经济理论吸取哪些养料。因此,它是基础经济学(包括生产力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各部门、各方面的经济科学)、边缘经济学、经济工具学、经济学说史等各类经济学的综合,并且还要综合与经济问题分析相关的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内容,吸收其精华,将它们溶为一体。

第五,社会主义经济学还要综合各种分析方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作产关

系,它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质的规定性,揭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优越性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要对经济效益,发展目标、经济成长、经济杠杆的运用等作出量的规定性。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学将以经济数学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此外,社会主义经济学不仅要对社会主义经济作静态分析,而且要作动态分析,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本身是发展的、运动的、开放的。所以经济理论也要对经济运行机制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考察其运行、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最后,社会主义经济学还要在对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作了客观的实证描述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对经济行为作规范的论证。

总之,社会主义经济学不是要取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其他应用经济学科,而是与它们并列、在它们之上,对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综合概括和描述。

我们初步设想、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大体如下:(1)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和基本特征,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方向,以及不同经济韵度的比较等等。(2)社会主义生产为系统及其运行,包括生产力的要素、生产为的层次、生产力的系统,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3)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不同模式,包括所有制结构、层次,以及产业结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还包括各种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分析比较。(4)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包括国家、企业、个人的生产目的,以及这些目的如何通过市场与竞争得到贯彻和实现。(5)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及其考核工具,包括成本、利润、财会、统计、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等。(6)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包括投入产出、宏观与微观效益、长期与短期效益、人口、环境、教育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等。(7)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行为和行为准则,包括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责、权、利、经济责任制等等。(8)社会主义的宏观控制与经济杠杆,包括价格、利息、税收、地租等等。(9)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政策。包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政企分开、投资政策、就业政策、货币政策,经济立法等等。(10)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包括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技术交流等等。(11)社会主义经济目标,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发展战略等等。(1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评介各派经济理论、比较经济学、研究与探索等等。

在阐述以上问题的过程中,还将有机地穿插介绍中外经济史、各门经济分支和经济应

用、边缘学科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

社会生义经济学所包括的内容决定了它的体系结构的建立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任务。我们觉得,内容的多而杂,不应该导致体系的松而散。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结构的最终形成,必须在实践中摸索,而且必然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我们设想,它最初只能是一个“拼盘,”然后变为“杂烩”,最后才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当然,我们现在还拿不出具体的方案,但我们认为建立这门科学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对于一切社会科学来说,既是指导思想,又是理论基础。同样,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学所综合的总体结构的核心和基本层次。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不仅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学,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学。就经济理论本身而言,《资本论》涉及了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环节和主要领域。马克思对一般经济规律的论述,对商品经济运行规律的论述,甚至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范畴及其运行规律的大部分论述,只要撇除其反映的资本属性,完全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原则。此外,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同时,常常用对比的方式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一系列客观规律。这些都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原理。当然,我们又必须看到,《资本论》距今已有一多年,马克思不是算命先生,他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不可能解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所有问题。况且,马克思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预见与现在的情况也不尽一致,这100多年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经济生活出现了马克思年代不可思议的巨变,大量新的经济现象出现了。这些问题,要想从《资本论》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也是不可能的。总之,今天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背靠马列、而对现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二)必须从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出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要应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去总结、提高。因此,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必须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它不仅应该反映本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而且应该反映社会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从分析比较中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当然,每一个国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学又不能不以本国情况为主,带有本国经济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不能仅仅根据几天、几个月,也不能以一年的或某几年实际情况就概括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而应该根据相当长时间内经常反复出现的实际情况概括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并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三)应当吸取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在经济学的研究上,新的方法论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经济生活是一个复杂的,含有人的因素的多极、多支、多变量的大系统,许多经济活动又必须与数量现象打交道。因此,在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数学分析工具,引进心理行为分析,借助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先进学科,乃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身提出的要求。同时,在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应该也可以引进某些自然科学的术语,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系统”、“反馈”、“信息”等。应当承认,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等相继进入经济学,将极大地丰富经济科学的内容,并开辟研究客观经济现象的新途径。但是,我们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概念、术语,又决不能忽视经济科学本身的社会性质。例如,由于经济活动的特殊社会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应该用数学方法完全取代理论分析。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正像有不少现象需要精确处理一样,另一些经济现象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精密计量。在后一类问题上,过于精密的计算反而会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人们被形式上的精巧所蒙蔽,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变动的趋势。

(四)批判地吸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合理成份。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当然不能机械地搬到社会主义经济学中来,但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社会化大生产,都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有不少内容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例如,资产阶级经济学提出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这两个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也是可以运用的。又如,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如果把它从凯恩斯主观主义体系中剥离开来,它所反映的再生产过程的连锁反应,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也有参考价值。再如,资产阶级经济学运用的“边际分析”,只要剔除它包含的主观唯心主义因素,作为分析工具,对于我们分析各经济变量及其增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是很有用的。此外,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的史实,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原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6期,第一作者为洪远朋,第三作者为宋运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