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理需要的最大满足
我们在此讨论的需要约束主要是从全社会角度出发的,不单独讨论某一种具体商品对某一个人来说是否属于合理需要的商品。所以在文中对合理需要和需求的理解应从基于某一特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一个社会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而不应把它完全对应到某一个具体的商品上来分析。应该从宏观角度来把握这个合理需要和需求的内涵,在这里我们重点要研究合理需要。
(一)必须廓清的概念
依据程恩富的界定,需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脱离现有经济条件的无约束欲望或需要;二是符合现有经济条件的合理欲望或需要;三是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即需求。后两类需要是经济学科要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我们要研究的需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合理需要,二是需求。需求(下图B椭圆区域)包括在这个需要的里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货币购买力的需要才能构成需求,因此需求只是需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里的需求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所讲的需求是基本一致的。合理需要(下图A椭圆区域)是指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人与自然生态能和谐共处,同时保持社会公平公正条件下人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是一种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活动。这里的合理需要包括已实现的合理需要(A∩B区域)和未实现的合理需要(C区域)。需求(下图B椭圆区域)是指有货币购买力的需要,即通过货币来满足的需要,在这里的需求包括合理需求(A∩B区域)和不合理需求(D区域)两个部分。
(二)合理需要约束
合理需要约束指的是人的合理需要是有限度的,是受到人类发展客观条件所制约的,它是受到客观规律支配和制约的。
1.人的合理需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合理需要是客观的,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人有不同的合理需要。例如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可能人的合理需要就是每天狩猎野生动物,能有野味充饥和用火取暖即可。到了工业社会人的合理需要也许就不仅仅是食物上的问题了,人们也许会要求蒸汽机车或轮船作为长途交通工具,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产生了与该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合理需要。到了近代,在前面需要的基础上,也许会把乘坐火车或飞机作为一种合理的需要,这种合理需要必须是适应这个时代的合理需要。由此就可以看出人的合理需要是动态变化的,同时它又是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并非是无限的。只能说是人的合理需要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每个阶段的合理需要又是有限的,是受到该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2. 人的合理需要受生态环境的制约
人是生存在大自然之间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和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必然要依赖大自然的资源,由于在特定阶段大自然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大自然能良性循环也需要特定的再生环境。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各种各样的需要从大自然获取资源,再把资源加工成自己需要的产品。这就涉及到是不是人类可以无限度的获取自然资源 ?历史的实践证明,正是由于人类为了满足过度的需要来开发自然界的资源而导致现在很多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变暖,传染性疾病的流行,都开始严重威胁到人类进一步的生存发展的空间,由此也进一步说明人的合理需要是受到生态环境制约的,是不可能无限的,无限满足就会受到自然生态严重惩罚,到头毁灭的是人类自身,所以我们在考虑人的合理需要时必须考虑生态环境能良性循环的制约,切不可过度使用。
3.人的合理需要受人的自身条件的制约
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也许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金钱的需要,地位的需要,名誉的需要等等。由于每个人自身的情况不同,也许不同的人对自己的合理需要要求也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在这指的是对于符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占人口大多数的人的合理需要,例如对于应该解决大多数人的衣、食、住、行问题这就是一种合理需要,但是由于现实经济情况的不同导致不同人对合理需要的认识和要求也不同,每个人的合理需要不管能否实现,都是受到自身条件限制的。在这里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可实现的合理需要。这是指人的基本的合理需要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也即是指这部分的合理需要是可实现的,是可以形成需求。这种需要满足的受到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方面是占人口大多数人的合理需要约束,另一方面是自身收入水平的约束,但是这两者的约束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在收入水平约束下,同时可达到最大化的合理需要。例如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下,我们大多数人的基本温饱问题的问题解决,基本义务教育的问题,以及基本电力供应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现阶段可实现的合理需要的问题,虽然这方面的需要是受到合理需要和需求方面的约束,但是这两种约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第二,是合理的需要但是很难实现。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合理要求,但是很多人受到自身收入条件的制约,也许都是很难实现的。例如,在我国对于大多数人的医疗问题,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基本住房问题,这都是关系民生的基本问题,是受到收入约束而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是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政策,使得公民尽可能把这种约束的影响降低,进而使大多数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第三,能构成需求但不一定是合理需要。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而导致的少数人占有大量社会财富,并进行各种奢侈性消费,造成社会有限资源的大量浪费。虽然这可以构成需求,但它不是一种合理需要,因为我们在这定义的合理需要是占人口大多数人的需要,而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奢侈性需要只是少数人才可以实现,显然这种需要不符合大多数人合理需要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国家也有必要通过宏观政策来加以调节,使其尽可能回到大多数人受到约束的合理需要的轨道上来,这才是真正理解合理需要约束的意义。
(三)合理需要最大满足的艾奇沃斯方框图
下面,我们构建在资源和合理需要双约束条件下的艾奇沃斯方框图,是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所构建的艾奇沃斯方框图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首先必须理解在这里方框图所描述的是在资源和合理需要双约束假设条件下的方框图,是一个满足大多数人合理需要条件下的艾奇沃斯方框图,并选取假定只有两个人的经济作为基础来分析。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谈到合理需要是有限的,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然生态环境约束的,正是由于国家可以通过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使得大多数人的可支配收入能进入合理的可运行区间。如在下图2中所示的,有一个(以O1作为原点)收入预算约束的区间ABA'D'CD,即个体1可支配收入的可运行区间,另一个人(以O2作为原点)收入预算约束的区间A'D'CDAB,即个体1可支配收入的可运行区间。把这个区间放在方框图中后,我们可以发现,在资源和合理需要双约束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契约曲线仅仅是在一定的可运行区间范围内,在可运行区间之外并不存在消费者的契约曲线,这也是我们在资源和合理需要双约束假定条件下推导出的与一般微观经济学理论中谈的消费契约曲线的最大不同点。因为在双约束条件下,由于人的合理需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的制约。首先,合理需要必然是在一个范围之内的,并非无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是通过可支配的货币收入约束的。其次,我们谈的既然是合理需要,就必然涉及到社会公平公正分配的问题。正是国家可以通过对个体收入的税收和补贴的调节政策,可以使得大多数人的可支配收入进入合理的运行区间,通过可支配的货币收入来满足合理需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通过合理的可支配的货币收入形成购买力的合理需求。
在下图2这个方框图中,ABA'D'CD就是这个两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的可运行区间,E1E2这一段曲线是我们在双约束条件下,合理需要满足的契约曲线。在这段契约曲线上,第1个人和第2个人在各自的可支配收入约束下同时得到了最大的合理需要的满足U1和U2。
在这可以分三种情况来考虑,因为我们设定在可支配收入的可运行区间也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而是可限定范围内的一个收入分配的大致范围,也是存在收入高的群体,收入相对低的群体和收入接近一个平均值的群体。假定第1个人是税收和补贴政策调整后收入相对低点的个体,那么他的预算约束可以用AD线来定义,是从坐标O1来看的,第2个人是税收和补贴政策调整后收入相对高点的个体,那么他的预算约束就也可以定义为AD线,是从坐标O2来看的;假定第1个人是税收和补贴政策调整后收入是符合平均值的个体,那么他的预算约束可以用BC线来定义,是从坐标O1来看的,第2个人是税收和补贴政策调整后收入符合平均值的个体,那么他的预算约束也可以定义为BC线, 是从坐标O2来看的;假定第1个人是税收和补贴政策调整后收入是相对高点的个体,那么他的预算约束用A'D'来定义,是从坐标O1来看的,假定第2个人是税收和补贴政策调整后收入相对低点的个体,那么他的预算约束就也可以定义为A'D'线,是从坐标O2来看的;实际存在的主要是这三种情况,也许有人会想到如果个体1和2都是收入低的或收入高的个体呢?其实组成社会的个体是相当多的,在这个范围内既有收入高的,又有收入低的这是必然的,我们总是能找到两个相互互补的个体来研究这个艾奇沃斯方框图,所以我们是按照前面分的三种情况为基础来分析的,合理需要的消费契约曲线就是E1E2这一段。在这段契约曲线上两个个体在各自的可支配预算约束范围内同时达到了合理需要的最大满足,也即是在我们双约束假定前提下实现了消费者的局部均衡。
五、资源最佳配置和合理需要最大满足的一般均衡
(一)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下一般均衡的条件
如何使得在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条件下既能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又能使得合理需要能最大满足?这就需要我们考虑两者同时满足所要具备的条件。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要使双约束条件下资源能最佳配置,必须要满足两种或多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MRTSABX = MRTSABY = ……; 要使双约束条件下合理需要能最大满足,必须要满足两个或多个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的边际合理需要效用的替代率相等MRSXY1 = MRSXY2 = ……。
最大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生产者在给定资源条件下生产两种或多种产品满足MRTSABX = MRTSABY = ……的情形下刻画出的两种产品最大可能生产量的曲线,并且我们分析了其上的边际转换率MRTXY,我们知道当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时,即MRTXY = MRSXY,我们就实现了双约束条件下的资源最佳配置和合理需要最大满足的一般均衡。为什么说在这个条件下实现了一般均衡,假定社会生产的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1,即MRTXY = 1,而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2,即MRSXY = 2。那么在生产者看来,社会如果放弃1单位第二种商品就可以生产出1单位的第一种商品;但在消费者看来,保持原有的合理需要效用水平不变,1单位的第一种商品可以替代2单位的第二种商品,这样由于两种商品的转换率不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MRTXY <MRSXY,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通过增加第一种产品生产,减少第二种产品生产可以使得社会成员的合理需要满足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这说明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的配合并不是一种最优,如果是最优了就不会再有改进的余地了;同样的分析思路我们可以理解MRTXY >MRSXY时,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的配合也不是一种最优。说明只有当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时,即MRTXY = MRSXY时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才不会再有改进的余地,才是一种最优。
当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时,即MRTXY = MRSXY1 = MRSXY2 = ……时实现了一般均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般均衡,即是在资源和合理需要双约束条件下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合理需要的最大满足。同样我们可以从下面图示分析中可以发现,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点的斜率与在方框图中消费契约线上某点的斜率两者相等时,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的同时均衡,就是我们上面所谈的MRTXY = MRSXY1 = MRSXY2 = ……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的同时均衡,即我们这里所谈的一般均衡。
(二)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下一般均衡的图示
在图3中,基于初始时刻t = t0时,在MRTXY = MRSXY条件下,如图所示就是过消费者契约曲线上的e点,消费者1和2的合理需要效用曲线的公共切线PP的斜率与过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O2并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线 平行时,既可以使有限的资源等到最优配置,同时消费者的合理需要又可以实现最大满足。同时我们分析了随时间推移技术不断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双约束条件下在时刻t = t1, t = t2, ……时,有限资源最优配置和合理需要最大同时满足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刻画我们在前面分析中随着时间推移技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时刻的动态生产可能性曲线,即在t = t0时,动态生产可能性曲线是MN,在t = t1时,动态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t = t2时,动态生产可能性曲线是 , ……,并在每一个时刻对应技术水平条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寻找点(例如,,,…),建立一个关于两个人(即1和2)消费两种商品X和Y(即面包和甜酒)的消费者艾奇沃斯方框图,从而我们可以在该图中找到每个时刻点随着两种商品数量变化的消费高效率契约曲线。例如,t = t0时,消费者的契约线为E1t0 E2 t0曲线,t = t1时,消费者的契约线为E1t1 E2 t1曲线,t = t2时,消费者的契约线为E1t2 E2 t2曲线, ……。接下里我们就是要寻找在合理需要可运行区间内的点,使得该点在消费者契约曲线上并且过该点作合理需要效用曲线的切线,使得这个切线的斜率与在相同时刻动态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取的点并过该点与动态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斜率相等,即两条切线要平行。在图中可表示为在合理需要可运行区间范围内,过不同时刻过et0、et1 ,et2……点的切线Pt0 Pt0,Pt1 Pt1,Pt2 Pt2 ……与不同时刻动态生产可能性曲线MN,,……上过选取的点,,,…的切线,,……要平行。当两者平行时,我们就找到了在双约束条件下满足资源最优配置和合理需要最大满足的动态均衡点。也即是在每一个时刻点,当时条件下过某点的边际转换率要与当时的合理需要可运行区间内消费者契约曲线上点的边际替代率要相等,即每个时刻点的MRTXY = MRSXY 。也即是如图所示的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两种产品边际转换线(即,,……)斜率与消费高效率轨迹线上某点两条无差异曲线公共切线(如Pt0 Pt0,Pt1 Pt1,……)平行时,生产的供给与消费同时达到最优,从而实现了双约束条件下的资源动态最优配置与合理需要最大满足的一般均衡。
六、资源最佳配置和合理需要最大满足一般均衡的意义
(一)从人与生态和谐发展的角度,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在科学的宏观调控前提下利用有限的资源来组织生产活动才不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要考虑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即资源的最优配置。正是在这种科学的宏观调控和微观企业自主组织生产活动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即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与合理需要的最大满足。因为如果不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可能会导致自然生态的严重恶化和有限资源的枯竭,人类的生存就会面临极大的威胁,可能会导致人类自己的活动来毁灭自己,这将是一个悖论,所以我们必须寻求解决的办法来构建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共存。当然在这里我们仅仅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在这个资源和需要双约束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的问题,实际上如何来满足科学的宏观调控和企业对有限资源的高效配置,还需要健全的、能顺利实施的法制环境,特别是这个科学的宏观调控就需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制订中长期的资源规划,同时也需要对企业生产制订立法规范,既保证企业可以独立自主的生产活动,给企业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同时又必须从法律角度来规范企业的活动,只有如此,企业才能自我的、不自觉的把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宏观的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基础上的资源最优配置。
(二)从大多数人合理需要满足的角度来满足人的需要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条件考虑的是大多数人合理需要的满足,我们不断强调大多数人的合理需要的满足,是由于这是我们立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它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只有把这个问题放在中心位置来考虑,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所提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异化生产活动,就是没有从大多数人的合理需要前提出发来组织生产活动,才有必要否定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建立理想的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由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合理需要的满足方式,这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行为,应该充分发挥个体的自由合理选择,但是这个选择不能脱离我们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和多数人共同都能满足的前提,如果超越生产力的发展过度追求享受满足就会偏离生产力发展的正常运行轨道,导致生产力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破环和人类发展的无以为续;如果我们的生产活动不是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要,或者满足了仅仅是少部分人的不符合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不合理需求,我们就不能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三)从大多数人合理需要的满足出发,实现生态性的资源最佳配置
资源和需要双约束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就是把大多数人的合理需要满足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的有限资源最优配置结合在一起,因为在这个一般均衡条件下,既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要的最大满足,同时又可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去考虑消费者购买力和人的合理需要满足的异化生产。这是一种理想的经济运行状态,我们人类的经济活动就应该向这个目标靠拢。通过一般均衡条件下的艾奇沃斯方框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使经济活动能实现我们理论推导的最优条件,必须需要把科学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的个体自由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在这个一般均衡条件下,企业的生产活动才能和大多数人合理需要满足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才不会走向马克思所谈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异化。这个一般均衡的实现首先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与生态和谐发展,社会公平公正来制订资源利用的可运行区间和大多数人的合理需要满足的可运行区间,在这个大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由的组织生产活动,个体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良好的宏观环境为个体的自由选择创造了条件,同时充分发挥个体的自由选择的个性又会为生产的发展和个人的满足提供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与自然生态可以良性互动和发展,才可以从人、自然、生态的角度、良性互动发展的角度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