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业霞**
程恩富在20世纪90年代频频爆发金融危机时,便在演讲中提出创建世元的问题,并指导其研究生这些论文,后在《海派经济学》季刊2013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创建世元的可能性和实现路径》的文章。该文先前发表于《世界政治经济学评论》的英文版的翻译工作,是由我来完成的。在翻译工作进行过程中,我也不断地思考程恩富的观点和思路,更加认同建立世元的观点。程恩富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建立世元,倡导的世元不是由某一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货币,而是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建立区域货币,使这些区域均衡发展,逐步推进超主权的世界性统一货币。这样的过程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削弱美元霸权和掠夺,避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通过货币进行剥削,避免国际金融失序和危机。建立世元分为三个阶段:创建世元的准备阶段、创建世元的初始阶段和不断完善世元体系的阶段。总的来说,程恩富更赞同自下而上的建立世元的方法。即先建立超主权的区域货币,货币之间通过起到制衡作用,经过时间的整合进而形成一种世界货币,执行国际货币职能。
虽然有文章认为,世界货币可以由多国货币组成,首当其冲应该是美元,也有乐观的中国学者预测人民币会在10年后成为世界货币。但是,根据马克思的思路和观点,世界上只能有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多种货币的存在,或者国别货币如美元的存在,都是不稳定的货币形态,同时也会影响全球经济不稳定。
马克思指出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价值尺度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1]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是,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并不总是相等的,商品的价格或者大于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被高估;商品的价格或者小于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被低估,商品的价格等于商品的价值是最稳定的形态,但是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相等总是非常短暂的。价格高于价值的商品说明该商品被社会承认的程度高,反之,价格低于价值的商品说明社会对该商品的承认程度低。此外,“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2]纸币、信用货币虽然没有价值,但是仍然衡量人的一切活动。可见,货币的价值为零时,或者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动时,都不会影响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在论述货币价值尺度时,马克思专门论述了价值尺度二重化的问题。价值尺度二重化与价值尺度的职能互相矛盾。价值尺度二重化的产生相伴随着的必然是二种货币的存在。因此,金银复本位制时期就是价值尺度二重化的时期。金银复本位时期,金和银从矿物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地质性质等多方面来看,都适当充当货币。两种货币的存在必然存在一种商品的两种价格,即金价格和银价格。两种货币要想稳定的存在,一种商品的金价格和银价格一定要相等。即商品的金价格和银价格相等时,人们对金和银的持有爱好程度是一样的。但是,商品的金价格和银价格相等的前提是,金和银的兑换比例是不变的,固定的。只有两者的兑换比例不变,商品的金价格和银价格才是稳定的。,金和银有着双重身份:商品和货币。金和银作为货币,两者可以确定固定的比值。金和银作为商品,其价格是根据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来变化的。因此,作为商品的金和银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不断地波动,这也反映了商品的价值规律。金银作为商品不断变动的商品价格加上作为货币固定的兑换比率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格雷欣法则”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可见,两种货币并存的时期,两种货币是无法和睦共同相处的。总会存在互相排斥的现象,而且是差的货币排斥好的货币。所以,金银复本位时期是短暂的,金银复本位制也是不稳定的。在金和银经过互相排斥之后,银成功地挤掉了金,成为主要的货币。
马克思分析了从爱德华三世起到乔治二世时期的英国币制史,由于作为货币的金银价值比例同作为商品的金银价值的实际变动不断发生冲突,这段币制史被马克思称为“一连串的混乱”[3]。由于印度和中国对银的需求量增加导致金的价值略有下降,1855-1857年,输入法国的金比输出的要多4158万镑,从法国输出的银比输入的银要多34704000镑。如马克思总结的,“凡是两种商品依法充当价值尺度的地方,事实上总是只有一种商品保持着这种地位。”[4]十七、十八世纪的荷兰盾、十九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英镑、二十世纪下半叶至现在的美元,都是国际货币。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来看,完全的国际货币往往只有一种。未来货币发展的大趋势是一种货币为主导,迟早要建立世元,并由世元执行国际货币的职能。
目前,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主要是美元为主导性地位。迈克尔•斯托瑟德于2014年7月7日在金融时报上发表的《法国抨击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支配地位》一文中提到了一项调显示,在每日交易量达5万亿美元的外汇市场,有87%的交易以美元为交易对象。美国作为世界货币,一方面无法解决新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依然面临着两难问题。美元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向外输出美元,保证美元的数量;同时,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必须保持美元的强势和升值,这必须依靠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这就要求美国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所以,美国面临着两难选择,无法解决。另一方面美国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成为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国际金融失序和危机的重要因素。
首先,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铸币税收益。在信用货币时期,一国的货币发行主体发行的货币面值会远高于生产该货币的实际价值,这部分就是铸币税。例如,面额为一美元的货币可以代表一美元的价格,如果生产一美元货币的费用是10美分,那么生产一美元的铸币税为90美分。对于一国来说,制造货币的费用相对于货币面额来讲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一国的基础货币量即为该国的铸币税收益。国际铸币税即为一国货币超出国内流通范围,进入国际市场,该国货币为他国持有而获得的铸币税。具体来说,国际铸币税是“指发行该货币的国家(不纯粹指政府或中央银行)由此所获得的资产(实物或金融资产)的收益减去向外国人支付的利息再减去该货币国际通用时所花费的额外管理费用后的余额”[5]。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多发行的货币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流出美国进入其他国家,美国在国际范围内的流通之广,数量之大,为美国赚取了巨额的国际铸币税。美国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来偿还贷款。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国可以发行货币直接付给债权国来偿债,而债权国无权拒绝。另外,全世界与美国一同负担铸币税的负面后果。美国可以多发行美元来获得更多的铸币税,由于货币发行过多引起通货膨胀的话,通货膨胀也不是由发行主体承担,而是由美国全社会以及世界持有美元的各国共同承担。如果美国全社会也不想承担的话,美国可以将多余的美元通过多种形式转移到其他国家。美国这种国内货币供求的均衡是以他国通货膨胀或游资过多为代价的。
其次,美国还可以获得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对于一国来讲,国内的通货膨胀税是指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也称为“货币税”。国际通货膨胀税是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中国饱受了美国通货膨胀税之苦。多年来,我国一直受通货膨胀的困扰,物价节节升高,出现了“豆你玩”、“姜你军”、“花你钱”、“油你涨”等等热词,中国的物价为什么会飞速上涨?通货膨胀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引入型通货膨胀。由于我国持有过多的美元,导致对中央银行形成倒逼机制,中央银行不得不增发货币,使得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最终引起通货膨胀,与之相随着的是我国的持有的外汇储备数量不增加,即使是金融危机时期,2007年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数量增长额为4619.05亿美元,涨幅43.32%,2008年涨幅为27.34%。美国的收益在金融危机时期最为明显。金融危机时期,美国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进行了四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大开印刷机。2009年3月18日,美国购买2~10年期的美国国债3 000亿美元、机构债券1 000亿美元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12500亿美元,向流通中投放了大量的货币;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于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购买美国财政部长期国债6 000亿美元;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每月购买抵押贷款担保证券(MBS)400亿美元; 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每月购买450亿美元的国债来替代之前的扭转操作。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不仅刺激国内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减轻外债的压力。美国的霸权地位赋予美国可以操纵货币的权力和能力,这为美国获得国际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收益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与程恩富的思路相似,2009年3月周小川在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必要性。众所周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内在严重缺陷,因为当美国内外货币政策产生矛盾时,美国必然要牺牲世界而保证本国的利益,内外不能兼顾,因而建立超主权货币即势在必行。
赞同超主权货币建立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超主权货币,让世界市场上流通世元呢?超主权货币的建立有两种路径,第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实现路径,第二种是自下而上的实现路径。许多国家提出了关于如何建立超主权货币的提案。19世纪40年代,凯恩斯提出班柯(Bancor),即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可以称为 “国际货币(或清算)联盟”,该机构发行以一定量黄金表示的国际货币“班柯”(Bancor)作为国际清算单位。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迪克特·怀特也提出了“国际稳定基金方案”,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发行名为 “Unita”的世界货币,“Unita”的单位含量与10美元相等。会员国根据自己的出资多少来认购份额。但是到1944年,试图建立世界货币的计划停止了。纵观货币历史,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提出过建立世界货币。19世纪,英磅在世界市场上执行国际货币职能,英国拒绝了法国和美国提议创立一种世界货币的方案。创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时,美元充当世界货币,虽然美国认为应该建立一种世界货币,但是美国仍然拒绝了建立世界货币的方案。世界上主要使用的货币所在国不
自上而下的实现路径,是指直接建立超主权的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机构,或者将现在的国际货币组织改革为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机构,由这些机构发行超主权货币。超主权货币也有一定的设计方案,例如特别提款权(SDR)的设想,国际商品储备货币(简·丁伯根、尼古拉斯·卡尔多和阿尔伯特·哈特等)的设想,库柏(Richard N· Cooper)的单一货币(a common currency)构想,以及最优货币区的设想。通过超主权货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来取代国别货币,最终超主权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世界两大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12月。组织采用成员国制,目前已经有188个成员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监督各成员国的政策和国际货币体系,向有资金困难的国家贷款并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以确保全球金融制度正常动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最有可能成为世界中央银行的机构。所以,自上而下的路径中最有可行性的设想是特别提款权的设想。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成员国获得的特别提款权列为本国的储备资产,成员国可以用在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换取他国货币进行贸易或非贸易支付,平衡本国贸易差额。特别提款权的优点是币值稳定,可以降低国际货币体系的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同时发行成本较低。但是,特别提款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不具有完整的货币功能。在分配过程中,没有做到成员国平等合理的分配。因为特别提款权的多少直接影响一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地位,所以,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张按份额分配,导致大量的特别提款权分配到发达国家手里。
自下而上的实现路径是指从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大,进而扩大到世界范围内实现世元。首先,要促进区域货币合作,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货币体系,美元、欧元、亚元、非元等多种区域货币并存。 同时,加快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谈判,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蒙代尔设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和欧元为主体的。由于欧元区和美元区的经济总量已经占据了世界经济问题的40%[6],美元和欧元联手合并为一种货币,那么这种货币将成为世界货币。具体的过程可以是这样的,美元和欧元的兑换比例先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波动,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共同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的波动在合理的范围内,逐渐形成固定的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并建立一套基于欧元区与美元区的价格指数体系,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这样的体系可以避免金融危机时期美国和欧盟再受到损失,又可以稳定货币为美国和欧盟带来巨大的利益。然而,这一体系的建立虽然具有合理性,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了减少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国际铸币税和国际通货膨胀税的损失,程恩富倡导世元应该由发展中国家来推动。借助欧元的形成来加强领域合作,加强发展中国家货币互换,建立货币互信机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力量,应该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亚洲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国际贸易关系,逐步实现建立亚洲的区域性货币——“亚元”。亚元的建立将会缩短建立世元的日程表,又可以制衡美元和欧元。
四、结论
程恩富关于世元的理论和方案的系统研究是前瞻性的,在国际经济学界也是独树一帜,是中国经济学家在国际上发出求真务实的科学话语(而非数学游戏般的形式主义文章)。这是因为,多元化的货币体系的稳定是以固定的汇率为前提的,但是,影响汇率的一些主要因素,如各国的经济实力、话语权、国家信用、货币的供给量等都是外生变量。这些外生变量作用于汇率,不可能产生一个合理的、适度的汇率。没有合理的汇率,而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解决货币兑换问题的趋势就是回避汇率,那就是货币区域化,货币一体化,货币国际化,发展到最高阶段,便是构建世元。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历史进程上讲,建立超主权货币的最佳形式——世元,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 孙业霞,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马克思金融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问题。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4.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23.
[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7.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7.
[5] 王利民,左大培.关于预算赤字、铸币税和货币扩张通货膨胀税的关系.[J]经济研究,1999(8).
[6] 蒙代尔.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_基于创立世界货币的设想.[J]厦门大学学报,2012(1).